探索,發現,愛好、學習,記錄,分享。
學海無涯,天涯若比鄰,三人行,必有我師。

香港喪禮習俗

香港殯儀的習俗與宗教儀式種類繁多,這是出於來自不同地方的宗族習慣、地區文化和宗教信仰。但隨着時代發展,香港的殯儀服務選擇卻逐漸減少。而有歷史記載的香港殯儀主要始於1930年代後期,其歷史可粗略分成兩個時期:近代及現代。

香港的殯儀歷史記載始於1930年代後期,當時香港的殯儀服務主要由義莊包辦,但由於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義莊提供的殯儀服務通常只為靈柩暫存、大殮、出殯及下葬。而家境較富裕的,通常會光顧長生店的上門式殯儀服務,於家中發喪,但由於當時升降機並未普及,而樓梯又沒有足夠位置讓靈柩通行,因此會從地面搭建棚架,直達先人家中的露台,把棺木運入;於出殯時再經由棚架移靈至街上,並於前往下葬沿途繼續進行儀式。

雖然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早於1930年代初啟用,但由於當時普羅大眾並未接受新式的殯儀館發喪服務,因此,直到1950年代中期殯儀館發喪才普及化,於義莊或家中發喪的習俗才逐漸式微,導致大量長生店亦相繼結束。

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現貌
蕭明於1930年代初創立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並且着力推廣新式殯儀館發喪服務,惟當時普羅大眾並未能夠接受,因此,直到1950年代中期,殯儀館發喪才普及化。殯儀館發喪普及化初期,香港僅有上述一家殯儀館,不足以應付需求,蕭明遂於1958年開辦九龍殯儀館,至此,發喪已經成為香港的殯儀服務主流。

香港殯儀館行業於1970年代開始引入競爭,殯儀館數量由兩間增加至5間。

在70年代初期,東華三院計劃在牛池灣興建非牟利的鑽石山殯儀館。1971年,東華三院開辦首間非牟利殯儀館油麻地殯儀館,為香港第三間殯儀館,惟環境設施欠佳及使用量低,董事局於1977年將其結束,及於同年啟用鑽石山殯儀館。

在1974年至1975年間,分別由蕭明的助手另起爐灶開辦的世界殯儀館,與東華三院開辦的萬國殯儀館相繼啟用,香港的殯儀行業演變成三個派別的競爭。

其後,寶福紀念館與香港政府開辦的紅磡市立殯儀館再相繼啟用。然而後者的使用率偏低,香港政府於2002年起將此間殯儀館服務外判予永恆殯儀有限公司,更名為永恆殯儀館。2006年12月11日,永恆殯儀館被鄰近的世界殯儀館奪得由2007年起的5年經營權,及於3月21日易名為世盛殯儀館,但是當時世界殯儀館已經佔有香港殯儀業大量的生意額,故此香港殯儀業界擔心出現壟斷市場的情況。 現已轉爲福澤殯儀館

現時,香港政府已經停止殯儀館發牌制度,故此殯儀館在香港的數量維持7間,而九龍殯儀館亦將遷往紅磡站就近繼續經營,而現址則拆卸重建。

香港人一般選擇於殯儀館舉行喪禮,但亦有部份人士選擇從殮房直接出殯。由於香港人日常生活繁忙,故香港的殯儀程序一般較其他地區為簡,通常亦會把殯儀籌備工作交由殯儀業人士處理。

而香港的殯儀程序一般包括:

設靈〔於先人出殯前一晚進行,同時進行宗教儀式,傳統上親人會在當晚於靈堂過夜,稱為守夜
入殮〔把先人遺體安放入棺木〕
大殮〔包括瞻仰遺容、封棺、辭靈等,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出殯(靈柩前往下葬)
下葬(通常為土葬或火葬,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從殮房直接出殯則只可簡單儀式。

 

1. 如死前並沒有立下遺囑,死後的積蓄會如何處置?
根據政府「無遺囑有遺產條例」,若死者沒有立任何遺囑,其遺產會按法例所訂定的優先次序分配,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姊妹,再到其他親屬,若分配安排並不符合意願,生前最好預先訂立遺囑,假若死者沒有親人,遺產會全數撥歸政府所有。

2. 有什麼法事/儀式最堂見和分別?
道教
道教是香港最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破地獄[3]、擔幡買水, 坐蓮花等,亦會燒一些紙紮用品,以求「陰安陽樂」。
佛教
佛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上貢等,目的為超渡先人,儘快輪迴。
天主教
天主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奉香,唱詩歌,祈禱等,目的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
基督教亦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唱詩歌,祈禱等,目的與天主教一樣,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3. 「頭七」及「回魂夜」是什麼?
「頭七」及「回魂夜」好多人都以為同一樣?,其實係兩回事。
「頭七」:
– 代表先人已正式「開喪」,而「開喪」則代表先人已可納受後人香火及拜祭。同時,亦代表先人已知自己死亡。
– 「七」,即是先人每七日就會經?生死一次。故此古語曰:「生人做生日,死人望做七」。
– 「頭七」係人死後第七日,如:先人1月1日死亡,1月7日就係先人「頭七」。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道堂打齋超渡先人,或於家中為先人設祭品、香燭,拜祭一番(俗稱做七)。古時,法事過後,家屬都會招待親友飲食齋菜或自家茹素(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而「二七」、「四七」、「六七」稱為暗七,暗七屬外嫁女、女性身份拜,祗需簡單上香、燒金銀、溪錢拜祭。
「回魂夜」:
– 「回魂夜」又稱「回煞」,回魂夜日子、來回時間、來回方位、停留時間。而「回魂夜」則由先人生辰、死亡八字以道家計式再配合通勝而得出。
– 「回魂夜」其實係一連兩晚….
第一晚為「私歸」,即是先人自己偷偷回舍探望家人。
第二晚為「正歸」,「正歸」才是「回魂夜」日子,即是當晚會有牛頭馬面(凶神)及黑白無常(煞神)帶住先人回舍、享用祭品及離去。
「回魂夜」當晚,生人睡覺前需將較剪或其他利器放於床頭才睡覺。到第二朝早,將較剪或利器拋擲出客廳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係避免仍有凶煞神停留於屋內,此舉稱為「出煞」。

4. 請問不在殯儀館出殯, 可以嗎?
當然可以, 若死者生前之意願低調, 不卻守夜, 家屬可以在火葬日連同長生店或殯儀館在殮房即日接遺體及簡單化粧及 穿上壽衣後跟靈車一起前往火化場, 到達火葬場後, 亦可短暫使用火化場之小型靈堂作最後致祭. 若家人不多又想考慮一個地方出殯, 一些醫院提供免費一小時的簡單出殯儀式. 如欲租用, 可先聯絡有關之醫院查看有否你需要的合適時段, 再作申請. 如需要守夜或打齋, 則需要付款租用殯儀館之靈寢室或大禮堂了. 至於殯儀館之收費則各有不同, 租用前請留意有關之收費.

5. 先人因火化關係, 排期需要排隊等候十幾天, 由於已過了頭七關係, 有沒有大問題?
因火葬需要向政府申請火化爐, 一般現時都會排期大慨要兩星期左右, 由於現時大多數都會省卻了做頭七這部份, 所以並無問題. 大多數家屬都會守夜為先人打齋, 第二日上山火化並即日除服英雄, 當做完哂所有事. 亦一樣有家屬會在佛堂或道館為先人做三七法事, 不過為數都不多. 因為戴孝時間較長.

6. 請問中式棺木同西式棺木有何分別, 是否中式棺木貴過西式棺木?
對呀, 現時一般中式棺木在售價方面是貴過西式棺木, 除款式不同外, 主要是用料不同, 因為西式大多用作火化, 多為什木造成, 當然, 一些西式棺木亦可用名貴料去造, 例如銅棺、柚木、柏木等…都是很高價錢的棺木. 中式棺木多用作土葬, 亦有先人用中式棺木火葬, 不過排期時間會較西式棺木長, 中式棺木大多用杉木造成, 而杉木放在土裡可以一段很長時間才破爛, 甚至有些保持得很完整, 這是什木不能做到. 一般什木例如什木方箱, 其重量約為280-300磅左右. 而一件中式棺木, 例如1.1尺杉木八底, 其重量約為1300-1400磅, 故需用很大氣力?上山落葬. 所以土葬需要仵工人手亦較去火葬多. 除杉木外, 中式棺木亦有很多其他種類, 費用亦十分昂貴.

7. 如死者並沒有領取綜緩, 先人無親屬不過朋友想替死者辦理身後事, 如何辦理?
若死者在港並無親人而有朋友希望替死者辦理後事, 申請人可考慮全數支付有關之殯儀費用, 包括替死者選購棺木, 壽衣, 繳付火化費, 日後安排處理火化後之骨灰(例如撒灰或購買骨灰位). 至於有沒有儀式, 則視乎申請人之經濟能力. 如申請人在經濟上有困難, 據悉東華三院鑽石山殯儀館提供有免費殯儀服務. 不過申請人必須先向醫院之醫務社工聯絡見面, 再作信件轉介給東華三院鑽石山殯儀館. 鑽石山殯儀館如接受該宗服務, 會免費給予死者一副西式棺木, 壽衣一套, 接送遺體往火化場. 如有需要, 亦可免費提供守靈出出殯之靈堂. 不過火化費由申請人自行支付. 日後如購買骨灰位或撒灰均要申請人自行負責.

8. 現時領取綜緩人士是否身故後可領取殮葬津貼, 是否夠支付一宗殯儀服務?
現時倘有領取綜緩人士離世, 可向所屬區之社工先聯絡並告訴社工該領取綜緩者已離世, 希望為死者申請殮葬津貼. 如接受申請, 申請人須遞交殯儀館或長生店之估價單. 現時最高之上限為港幣$12120 . 撥款之多寡視乎殯儀估價單而定, 全部實報實銷. 一般目前情況, 該筆費用可支付一個簡單的喪禮, 包括一副棺木, 壽衣, 火化費, 一些簡單的儀式. 不過每間殯儀館或長生店之收費都不同. 辦事者須多問及了解清楚例如在醫院殮房出殯或在殯儀館租用靈堂出殯. 收費完全不同.

9. 請問殯儀館同長生店有甚麼分別?
殯儀館跟長生店都是替家屬辦理先人身後事, 最大分別是長生店是一所較為細少的店舖, 而殯儀館內設備比較完善, 有靈寢室, 有禮堂, 有冷藏雪柜. 長生店沒有守靈的地方, 若長生店接洽了一宗服務而家屬又想用殯儀館守夜及出殯的話, 長生店需要向殯儀館租用靈寢室及禮堂, 當然, 租用靈寢室或禮堂是需要家人付出租廳費, 而每間殯儀館之收費則各有不同.

10. 是否要死後才可申請政府或華永之骨灰位呢?私人位如何?
目前, 香港政府及華永出售的骨灰龕位經已全部售罄, 有的只是一些零星出售的重用位, 而最新一批第二期和合石骨灰龕位暫未公開發售. 政府及華永的灰位均需要有死亡証及火化証明文件才可申請購買. 私人骨灰位當然可以預先訂購, 收費則各有不同. 至於選擇方面就要視乎自己的決定. 政府現時會定時發放私營骨灰龕位資料, 所以在選購龕位前最好上去看看相關的資訊, 內裡分開表一及表二並詳細列明表一屬一組名單, 表二又屬另一組名單, 所以選購時必須清楚了解. 若錯誤選了骨灰龕位, 例如該龕場出現了違規情況, 又或土地進一步被政府收回, 除了損失已繳交了一筆可觀的費用外, 先人骨灰變得又要另覓新位置擺放, 所以須小心處理避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11. 什麼是哭路頭?
死亡之後,全家遺族圍在死者身邊號哭慟哀。嫁出女兒,接到訃音,隨即回家。其時沿途號哭稱「哭路頭」,乃由家人接進家中,隨之哀號更為凄絕。

12. 什麼是報外祖?
母死,報訃於外祖稱「報外祖」。其時因隨帶白布赴之,或稱「報白」。外祖至喪家,子女跪下迎接,稱「接外祖」。此時,外祖對於親生女兒之死因查明詳備,偶或認為子女疏忽,即加咎責罵,毫不容赦,足見外祖對喪家權限極大。外祖未往喪家,可由其餘外戚代替其事。
母死,接其生家母舅母妗,稱「接外家」或稱「接外客」。是時,喪家門前排桌,其桌裙反面結之,桌上雖置燭台香爐,卻不燃之,孝男等跪哭而接。奔喪外家則掀開桌裙一角於桌上,而入喪家。待外家入喪家後,方可入殮。

13. 什麼是買壽板?
買棺木避言買棺柴,而謂「買大厝」,「買壽板」,以取吉祥。
運棺途上,過橋及十字路處,需留置銀紙及紅布一條,稱「放紙」。喪儀時亦要放紙。棺木運回,燒金紙「接棺」,奉入廳中。

14. 什麼是喪鬮煞?
目擊喪家推靈或出殯而致生病,俗信此為邪神作祟稱「喪鬮煞」,須於百日忌內取靈桌桌裙一端或香條等用以洗身,病就會痊癒。

祭祀禮儀:
-神前擺供祭品。
點燃神案蠟燭。
神前獻茶三杯。
焚香迎神。
敬酌第一杯酒。
擲杯筊請問神明之降臨。
神明既降,進第二杯酒。
對神明有所祈禱者,擲杯筊請問神明之諾言。
進第三杯酒。
執杯筊問神明已否餐畢。
雙手捧金銀紙與爆竹,拜供神明察納。
焚燒金銀紙,燃放爆竹。
持酒潑洒金銀紙,稱曰「奠酒」,然後撤收祭品。
拜佛、祭祀祖先,儀式僅有繁簡之差,大體相同。

-儒家「三年之喪」的喪禮儀式:
第一天:
屬纊:人在斷氣之時即以新棉置於死者口鼻間,以試探是否還有呼吸。
復禮:若呼吸已停止,家人即登屋招魂。哀聲高呼:「魂歸來兮。」
沐浴:當碓定死亡後,為死者淨身。
飯含:然後以米或貝放在死者口中,以示死者死後口不常虛。
第二天:
小殮禮:將死者以殮具裝束成方形,以便入棺。
第三天:
行大殮禮,殮屍入棺,以俟其生
成服禮:家人穿上喪服。
士人的葬禮在死後第三個月舉行
奠祭:設酒食以文死者。
窆禮:到了墓地後入葬。
迎尸主位而返,表示形而住,迎魂而還,暗含靈魂依附神主牌上之意。
回家後行初虞、再虞、三虞禮,用以安撫鬼魂接受死亡。
卒哭禮:在禮儀後不用日夜哭泣。
祔祭禮:卒哭一日後,將死者之靈祔入祖廟,至此喪禮告一段落,開始服喪三年。
周年忌日:
小祥禮:祭禮後孝子的飲食居處可以稍寬。
死後二十五個月:大祥祭。
死後三十七個月:禫祭。至此三年之喪結束,孝子恢復正常的飲食居處。

天主教葬禮:
誦  經:誦早課經。
彌撒聖祭:全體參與彌撒。
追思禮:全體同至靈柩前,誦追思已亡祝文。
行  祭:先由司祭降福祭品,後由喪家自行奠拜。
告別式:全體依序向靈柩灑聖水,行鞠躬禮,或向遺像上香,並行鞠躬禮。
弔  辭:由喪家自行準備。
封  棺:所用子孫釘,由司祭祝聖後交還喪家自行封棺。
出殯行列:遺像、彩輓、輓聯、花環、鼓、樂隊、教友、司祭、靈柩、喪家、親朋。
掩  土:先由司祭降福墓壙,繼即掩土埋葬。
立牌位:喪家可在家中立亡者牌位,懸掛遺像,晨夕為其誦經祈禱。

15. 何解要穿「壽衣」?
壽衣,中國人傳統有福有壽觀念,是年屈六十或以上方稱之為有壽,因六十年為一個甲子,故一個人能有幸能走過六十甲子便視之為有福有壽。
故先人需有年屈六十或以上方有資格穿壽衣成殮,而但凡未夠六十而仙逝者,就祗能穿上生前喜愛衣裳,壽衣極其量衹能陪葬。陪葬用意有二。
一)先人在陰間到自己六十冥壽時穿著。
二)壽衣由先人親手轉贈原藉祖先,以表孝意。
壽衣以不同質料、款式、繡花字…等類別分為不同等級。
不同藉貫人仕有不同類別,如外省人習俗穿有斗蓬…。
壽衣,件數為男雙女單,因男屬陽,女屬陰。壽衣上冇任何衫鈕,冇任何拉鏈,冇任何衫袋,更冇任何索帶。
故入門殯儀化妝首要就是學習撓扭先人壽衣褲頭、裙頭,否則先人上路會甩裙甩褲…後果堪虞。撓壽衣褲頭、裙頭屬一門殯儀手藝及殯儀儀規。
至於如何套壽衣件層、如何分件層、如何分男左女右執掛.箇中需有師門承下方能盡曉。

16. 人去世是否一定要穿上壽衣呢?
中國人傳統稱六十歲為大壽. 古時做壽衣以表長壽. 到老人家去世時均以該壽衣作衣服穿在先人身上. 現時一般以結了婚的人稱之為成人, 假若不幸身故, 亦可穿上傳統之壽衣出殯. 不過隨著時代轉變, 宗教各有不同, 很多離世之人, 例如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者, 其家屬反而為死者揀選生前喜歡之衣服穿著. 就算跟回傳統做法, 亦只會多買一套壽衣用作陪葬.

17. 為何壽衣要用香燒穿一個?
簡單說, 壽衣一般都是沒有袋的, 只有一些情況是家人想先人穿上生前自己喜歡的衣服, 而自來衣服本身有一兩個或多個袋. 前人說, 一就是將衣服的袋割去, 另一個方法就是用香將衣服袋燒穿一個孔, 因為有孔就會把東西流走, 意思是不讓死者將陽間任何事物帶走.

18. 發覺鄰居門口早前點起了白洋燭,聽說家裡有人去世,不過鄰居的洋燭已燃點了超過兩星期,是否需要燃點這麼久呢?
鄰居門口點了白洋燭, 表示有人離世及正在辦理喪事, 至於燃點時間, 由離世後點起, 直至出殯後熄滅, 因為現時大都為先人安排火化, 而火化時間及選擇靈堂出殯大概排期約兩星期, 即約兩星期左右才守夜及出殯, 所以門口燃點洋燭視乎喪禮何時完結. 又或者先人家屬要選擇好日子出殯, 所需時間就會較長.

什麼是「守夜」?
守夜是在出殯前的晚上,孝子及家屬守在遺體過夜,為之守夜,現今亦會叫作設靈。

現時一般傳統喪禮做法,會於守夜當日大約四點鐘安排主人家到達靈堂,主人家到達後首要為先穿上孝服,堂棺會為先人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蠟燭。喃嘸師傅會先寫好祭文、皇榜及路票後,便會進行開路儀式。開路後主人家才可向先人上香致祭。喃嘸師傅約六時多便會開壇念經做法事超度先人。現時香港比較少會通宵守夜,通常喃嘸師傅法事完成後便會離開靈堂。但仍有少數人跟隨傳統鄉例習俗守靈過夜直至第二天大殮出殯。

先人過身後,若家中有恭奉菩薩或祖先應如何處理?
若家中菩薩或祖先位,需立即用紅紙封實 (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遮蓋整個恭奉位置,暫時停止裝香恭奉及拜託,直至出殯上山纓紅所有儀式完成後才能拆除紅紙繼續恭奉,或可請喃嘸師傅回家旺屋請菩薩或祖先位歸位。

陪葬品有什麼需要留意?
陪葬衣物忌置放大量膠質衣物及皮制衣物,因為火化時會噴出大量濃煙和有可能釋放有毒氣體。電子產品亦不應放進棺木內作陪葬品,因為電子產品在火化時有機會遇火便會發生爆炸。一般陪葬品多會放置眼鏡、假牙、書、聖經、十字架、佛經、佛珠、木拐杖等。貴重物品如手錶、鑽石寶石、玉石珍珠等,可於安放骨灰位時放在骨灰盅旁,不宜放於棺材內。

陽居者之相片亦不應放在先人棺木內,因為相傳陽居者會令相中人遇霉運,所以家庭照、全家福、偶像相片均不宜作陪葬品。

新山不過社是什麼意思?
社即是春社。中國黃曆有分春社、清時、秋社、重陽及冬至。社期不一樣,需要翻查通勝才能確每年春社的日子。按照祭祀俗例,若有家人在去年過身,拜新山、上新墳,是必須在「春社」之前的,這就是所謂「新山不過社,社期前拜山」。相傳希望所以不好的事可以在當年內完結,不希望把不吉利的事帶到新一年。現代通常是指先人過身後的第一年是拜「新山」,而潮洲人則多數會拜三年「新山」。

打齋是什麼? 儀式的程序是怎樣?
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打齋」,是道教對亡者表現關懷及救贖的方法,儀式中表達出對在幽冥中淒迷飄忽之亡靈的救贖期盼。現時通常的打齋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及七眾二醮 (五位喃嘸師傅加一位樂師名及七位喃嘸師傅加二位樂師),亦有放三寶之大功德為十一眾二醮、禮聘十七眾、二十三眾。

儀式程一般是開壇請聖、啟靈招亡、開經拜懺、破地獄門、遊十王冥殿、沐浴、過金銀橋、坐蓮花,交經送亡、施食超幽等功德過程。

先人「頭七」等於「回魂夜」嗎?
​根據道家學說,「回魂夜」的計算方式是因應先人去世當日的死亡日期,再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所以每個人回魂的時間是不同的。習俗在「回魂夜」當晚,先人生前之睡牀需空置,不可睡上其他人。回魂時間前各人回房休息家人睡覺前需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放於床邊才睡覺。到第二天早上,需大聲說聲大吉大利,並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擲出房門外,製造聲響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是通知鬼差,若仍停留在屋內便需離開,避免與親人相遇或碰撞。

而「頭七」亦叫「做七」,是中國人傳統喪葬習俗,每逢隔七天會進行祭祀儀式。依照傳統習俗,由「頭七」即在亡者去世後第七天開始進行祭祀,每七天拜祭一次,拜足七七共四十九天。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請喃嘸師傅在道堂為先人打齋超渡,或於家中為先人設香燭祭品,自行拜祭 (俗稱做七)。以前在做完法事儀式,家屬都會招待親友一起食齋菜 (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

為何傳統是守孝三年?
是中國傳統儒家哲學演變成民間習俗,出自「孔子論語 -《 陽貨》」。孔子表示說,嬰兒到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期,以表回報父母是孝道。

​引《 陽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而道家學說,人離世後是要經過地府十殿閻羅審判,每七日受一殿受審,由頭七至七七,四十九天共進七殿。到先人離世百日便進第八殿、離世一年到第九殿,離世三年到第十殿,便重新轉世投胎。所以先人離世由頭七至七七,這四十九天是作功德的最佳時機,只要亡者家屬就能為先人打齋超渡,多作善事迴向給先人,助其累積福德,消業解障。

帛金銀碼為什麼是整數加一元?
親友們向離世者家屬送上帛金,除了表示敬意外,也是減輕離世者家屬在辦喪事時的財政負擔。傳統上會以整數的銀碼上加多一個一元硬幣,原因是如果親友們送上的帛金銀碼是整數,當減除吉儀內的一元後,尾數便是九,就有「長久」的意思。另外,白事誰也不想成雙出現,所以帛金銀碼以單數,而「零一」含意是「只有一次」的意思。

​​什麼是吉儀?
吉儀是辦喪事的主人家給來賓之謝禮。現時大部份人都會在其中放置一張紙巾 (以前是放毛巾)、一粒糖和一個一元硬幣。紙巾就是讓給來賓拭擦眼淚之用,糖的甜味是用來給喪禮參加者減少哀痛和傷感。至於那個一元硬幣,則是用作帛金的回禮。習俗上必須在當日用掉或捐贈,不得帶回家,否則會帶來霉氣和惡運。

什麼事頭花、黑紗帶
頭花是為女性帶孝之一種髮飾,分白色,藍色,綠色頭花,每種顏色會根據與先人關係而特定的。白色頭花是供妻子、女兒、媳婦用;藍色頭花是供內孫用;綠色頭是供花外孫、疏親用。
黑紗帶一般為男性使用,但現時教會人士不分男女亦會使用黑紗帶作帶孝之用。

喪禮上那位親人需要穿上孝服?
長輩去世,包括去世者的配偶、兒女、媳婦、女婿及內外孫基本上都需要穿上孝服。而先人的配 偶弟妹及、侄、甥,則不需要穿著,但通常會綁上一條白色腰帶,以表孝思。正式上契的子女也 應該跟親生子女一樣穿上孝服。

是不是所有先人都要穿著壽衣?
一般是超過60歲,膝下有兒女,才可穿傳統壽衣。60歲以下的先人,是不能穿壽衣的。現代比較 西化的家庭、教會人士,會選擇為先人穿上冠他生前最愛或穿過的衣服代替壽衣。

傳統壽衣是闊袍大袖,因為寓意「鬆鬆動動」,一般認為如果壽衣太窄,寓意後人的財政會緊 絀。壽衣是沒有口袋,相傳認為這代表先人不帶走陽間的財富和福氣。若以便服袋替壽衣,亦會 將所以衣袋剪爛,用意是相同。壽衣

壽衣在香港一般習俗上是男雙女單,男性是有6件衣物 , 女性則有7 件。男性6件分為內衣、內 褲、衫、褲、 長衫、馬褂共6件,另有鞋、襪、巾、帽及扇。而女性7 件是比男性多了一條裙及 沒有帽子。

掛於靈堂上有一塊寫著「昊靝罔極」或「劬勞未報」的布,這是什麼東西?

這布叫祭文布,用以對先人一種悼念,乃子女對先人表達沉痛哀傷之意念。一般是用白布,較富 裕的會用金色綢布。致送詞亦男女有別,喪父親通常會用「昊靝罔極」,表示父親對自己恩德之 大,有如上天之大無窮無盡。喪母親通常會「劬勞未報」,指母親養育自己的辛勞,感惜未有好 好報答就離開了自己。

祭文布的下款,傳統上通常只會寫兒子的名字。而若果先人是膝下無兒女,一般是不會掛祭文布的。

喪禮有說話的禁忌嗎?這

當親友、賓客前來致祭,主人家應該說「有心」,不能說「多謝」。因為「多謝」可謂多謝有白事的意思。而主人家與親友、賓客道別時應該說「慢行,唔送」不能說「再見」,亦不能夠送 客。因為靈堂是送別亡者的地方,「再見」及「送客」皆有不好兆頭之意。

什麼是「擔幡買水」?若先人膝下無兒那怎樣處理?

擔幡買水是中國儒家傳統喪事時的儀式,用作潔淨亡者的功能,由亡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而傳統上是要男丁負責做此儀式。「擔幡」是指長幡燈籠,由亡者的長子嫡孫持提,代表引領亡靈升天。「買水」為「買天水」,以前是要到最近家門的河流,扔一文錢入河中,用缽取水回家,在大殮之日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

古代孝子執缽沿街痛哭,行至河處即拿一文錢扔入河中,然後用缽裝水回家,用白布沾水於遺體 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現時已因應時代簡化了,通常在殯儀館靈堂外大窗前用水桶盛水,預 備壹個五元硬幣,將該硬幣放入水桶內,然後用缽取水回靈堂內用,五元硬幣不會取回。

若先人無兒子,通常會由子侄擔幡買水。若先人的後人子侄俱缺,通常會由有喃嘸師傅以大悲咒 水灑靜,代替買水。

​​什麼是纓紅? 解穢酒及纓紅飯有什麼分別?
「纓紅」為簪花掛紅之意思,因發音相近很多時被誤稱為「英雄」。亦有人叫作「應紅」,喻意 白事已完結。

傳統上亡者的遺體落葬後,出席喪禮的親友和家屬一同到酒樓吃的一頓飯稱為「解穢酒」。而 「纓紅飯」是在家屬守孝期完畢並脫孝後,會在亡者的靈位上簪金花、掛紅布條,並與親友一同 吃的一頓飯。但現代已一切從簡,在火葬或土葬儀式後,於火葬場或墳場隨即脫孝。所以解穢酒 和英雄酒其實是已經二合為一。

什麼事纓紅利是?
纓紅利是是脫孝後才分發的,利是內放有扁柏、紅繩、紅綠線和針及兩元或雙數金額。

線是代表長線,針是代表有利,寓意長線有利。扁柏、紅繩亦是好意頭之意。現代因怕針容易整 傷手指,所以利是內只會放扁柏、紅繩及兩元或雙數金額。而纓紅利是同吉儀不一樣,是可以帶 回家保存的。

靈堂上先人的大相要怎樣處理?

放置於靈堂上之大相,通常於火葬場所有儀式完畢後,便在火葬場的化寶爐化掉。若果想帶回家中安放,需用紅紙包好 (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放置家中百日後先可打開,掛放前最好為相換上新相框才安放。

 

1. 什麼是吉儀?
一般情況喪主收到帛金, 花圈等均會以吉儀答謝. 又親友到場致祭, 喪主亦會給回吉儀以表答謝. 喪禮後收到之吉儀一般會即時用去不留在身, 最好用作買糖果.

2. 長輩去世,出殯時那些親人要穿著孝服呢?
包括去世者的配偶、兒女、媳婦、女婿及內外孫,而先人的弟妹及配偶、侄、甥,則不需穿著,但在靈堂之內,建議親屬縛上一條白色腰帶,以表孝思,而正式上契的子女也應該跟親生子女穿著同樣服飾。

3. 什麼頭花黑沙帶?
黑沙帶一般為男性者使用.
頭花為女性帶孝之一種, 分白色, 藍色, 綠色頭花, 每種顏色均有特的使用者. 白色頭花 妻子、女兒、媳婦用, 藍色頭花內孫用, 綠色頭花外孫、疏親用

4. 有什麼喪禮禁忌?
有很多人都相信鬼神之說,因此,當面對死亡或死亡的儀式,總會有人抱著「不要犯禁忌」的心態。以下是一些坊間對喪禮的禁忌,信不信由你!
1、參加喪禮必須心懷正念,不要亂想、亂說、亂看,如對著死者照片說這女生好漂亮,真可惜等說話。
2、死者為大,不要在喪禮中說話、表現不莊重。
3、在殯儀館裡,不可亂看其他靈堂。
4、注意穿著,不穿花花綠綠或鮮豔衣服參加!
5、參加喪禮態度必須正經,不嘻皮笑臉!
6、包奠儀一定單數,如101、201等。
7、離開時切忌向家眷說再見,一起相約去葬禮的朋友也不要互相道別,民間傳說這樣不吉利,像是很快又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
8、要說去洗手間或廁所,不可說去化妝間,因化妝室是幫往生者化妝的地方。
9、參加喪禮可隨身帶紅包,袋裡裝些米跟鹽,米跟鹽有除煞功用,也可帶艾草避邪,後在回家途中丟到河邊或路邊。
10、參加喪禮後先去人多熱鬧的地方再回家,避-免把不好的東西帶回!
11、喪禮中所拿毛巾回家後要先用水洗過並曬過太陽再使用。
12、回家進門前用艾草、芙蓉泡水擦拭全身。
13、孕婦避免參加喪禮,如不得已須在腰部綁上紅布,避免煞到嬰兒。

5. 聽人講一個月唔可以去人屋企或比人上自己屋企? 唔可以慶祝生日或同人慶祝生日?
去世者的配偶..兒女..媳婦..女婿..內外孫等.
先人的弟妹及配偶,侄仔侄女,甥男女,可不需穿孝服,但在靈堂,殯儀堂
官會叫這些親屬綁條白腰帶,以表孝意
正式上契的也跟親生子女同樣服飾,以表哀悼.
傳統禁忌,情侶在舉行婚禮前,親人不幸去世,過往須守孝三年,才可舉行婚禮,甚至在親人去世後一段時間,不可剪髮、剃鬚、穿紅衣等,但現在一切從簡,四十九天後可參加別人的婚禮,但自己的婚禮,一般仍至少在一百日後才能進行。

6. 什麼居喪:
-遺族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稱為「居喪」。死者之遺族須脫冠履,披髮跣足,婦人則脫去身上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子不穿皮鞋,不著華服。男女各依其輕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喪之孝子禁理髮。夫妻不能同房。禁晤賓友、赴宴、參詣寺廟等。此類居喪之俗,尤以殮葬以前為嚴格,以後直至「除靈」仍遵守之,以昭孝道。

7. 什麼是坐轎?
-殯儀法事內之紙扎品中,不時會見有一頂轎及一對轎伕,客人欲為亡母另添置平治紙扎車連司機一輛時…..問道:「媽媽到底是坐車還是坐轎?現代還有坐轎?何故有一頂轎?」轎,乃引用自中國人古時,從古時人,身份如顯赫達官貴人、有權貴之上等大?人家,方有資格坐轎,方有資格被人?。一般平民下等,皆衹有靠雙足勞碌。
先人有一頂轎及一對轎伕,代表先人死後無需勞碌,身份非下等、有享福之意。故紙扎轎伕需經喃嘸先生開光訓示,日後如何好好服侍先人。
-殯儀屬古老而傳統行業,縱然如何簡化,殯葬禮儀內仍保留中國人之儀規禮數及傳統典故。如單單一頂紙扎轎,已有當中深遠意思、典故。

8. 什麼是「散花錢」儀式?
「散花錢」儀式,屬於中式傳統殯葬道教齋醮內,其中之一法事環節。而「散花錢」儀式,正統科名為「散花金科」。
「散花錢」又稱為“福壽錢”,故做「散花錢」儀式是有所限定,就是先人年齡須有六十歲或以上。
儀式進行前,主家需準備硬幣或古銅錢交予師傅進行儀式。
進行「散花錢」時,由幾位師傅唱誦散花科經文,師傅會將主家硬幣或古銅錢連同各色鮮花花瓣放於碟上(有部份情況會額外添加上白米),師傅唱誦散花經文後,會將碟上已加持過經文之花瓣及硬幣或古銅錢散落地上,再由子孫、後人執拾地上硬幣,過後,各人須保留起由自己親手所拾之硬幣或古銅錢,代表先人將福壽留給後人,而硬幣或古銅錢亦會有,壓驚,辟邪保平安之效。

9. 什麼是「擔幡買水」?
擔幡買水是華人治喪時的一個儀式,由死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幡」即長幡燈籠,由死者的長子嫡孫提著,代表引領亡靈升天。「買水」即「買天水」,在大殮前由孝子放一個硬幣於一個盛水的盤中,再以白布沾水,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淨亡靈。

10. 什麼是「坐夜」?
出殯前一晚, 孝子與親人守在屍旁過夜, 為之坐夜.
守夜儀式一般會安排出殯前一晚進行,大概四點鐘主家到達靈堂,主要是用靈堂拜祭先人及親朋戚友向死者致祭,亦會在靈堂做唸經法事超渡先人,喪主到達後首要為先穿上孝服( 如未開路,主家到達後可先上香亦可. 上香只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蜡燭,細香等喃嘸開路才上. ) 喃嘸到達後會先寫祭文及黃榜,路票後正式開路現時坐夜只待打齋後就離開殯儀館, 有少數人亦會在殯儀館守靈過夜直至大殮出殯

11. 什麼是「帶孝」?
服喪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
苧:苧布,孫、甥、姪用之。
淺:淺布,曾孫及其同輩用之。
黃:黃布,玄孫及其同輩用之。
紅:紅布,直系玄孫之兒子用之。
喪事用紅係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孫,含有引為榮譽之意。
白:白布,與死者同輩及外親用之。
略式者僅以白布附於衣上,正式者穿白長衫戴白帽。
孝帽,大人戴「草箍」(喪布圈以蒿繩者),
兒孩帶「荖包」(喪布疊摺帽狀者)。
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縫喪布。
帶孝,由於孝之輕重,男分白藍青黃四色,用絨線摺縫小球佩之。男佩左腕,女結頭髮。待至「除靈」後依次換其顏色,則由「粗孝」換上「幼孝」,此為「換孝」。服父母之喪,古時至百日,須服麻布衣而不斬衰,不剃髮。過百日,始剃髮。用麻布條紮腕,至七旬換白布條,至百日「脫孝」,女兒嫁出者,則帶孝方式多以「手尾錢」寄以生家靈桌上,限於歸寧致祭時,始帶之。

12. 封釘?
將棺蓋蓋在棺木,四端各打長釘一支。封釘時,道士念吉句如下: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祿。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彭祖。

13. 葬禮禁忌?
忌參加喪禮的人,與亡者生辰八字相剋:
因「子午相沖,金木相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麼不論亡者的親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參加送葬儀式。此外,孕婦、嬰兒,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氣。

忌參加喪禮的人,與亡者生肖相剋:
在喪禮上,通常會貼有一張告示牌,說明有那些生肖是與死者的生肖相沖剋,必須迴避。有的還會在靈堂裏放一盆水,給來參加喪禮的來賓洗滌,以去除不祥之氣。

忌入殮時啼哭,將眼淚滴在亡者身上:
在舉行入殮儀式時,亡者的親友應當保持冷靜。此時忌諱有人啼哭,否則會使亡者不忍離去,其魂魄將無法升天,而滯留喪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將眼淚滴在亡者身上,將使得亡者留戀人間,不得轉世超生。

忌七月時出葬:
七月被一般民間視為鬼月,此時陰間的鬼門大開,許多鬼魂被流放到陰間來。若於七月出葬,可能會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現,鬼煞大作,對喪家更為不利。

忌守喪期間剪髮、剃鬍鬚:
根據民間的習俗,在家有喪事期間,其親人不能剪髮及剃鬍鬚。一般人認為這是為了表示極度哀傷悲痛,以致於無法顧及修飾邊幅。而其另外的用意,則是為了避邪,以不修邊幅的模樣,使自己跟平常看起來不一樣,讓亡靈鬼魂認不出來,以免受到侵擾。

忌出葬時,抬棺者說「重」字:
在出殯時,抬棺者應保持肅靜,禁諱說到「重」這個字。若不小心脫口而出,可能會生出變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動,或是於行進間,抬捍斷裂導致棺木掉落地上。

忌帶孝者觀看建廟、婚嫁,或接觸產婦及嬰兒:
因一般人認為帶孝者身上帶有不祥之氣,所以凡是與神事及喜慶有關的場合,如建廟、安灶,或是婚禮、喜宴,都應避免參加。否則在帶孝者的凶氣感染之下,將導致建廟不靈,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而若帶孝者接觸到產婦或嬰兒,將致使產婦難產,以及嬰兒夭折等不幸的事發生。

以上喪禮習俗,亦因不同籍貫,鄉例而有所不同。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轉載事宜:如需轉載需徵得應允,轉載必須注明來源於本站的信息。
文章名称:《香港喪禮習俗》
文章链接:https://www.thefreesky.com/blog/26436.html
本站資源僅供個人學習交流,請於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不允許用於商業用途,否則法律問題自行承擔。

評論 抢沙发